以“大学的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为主题的大学校长论坛举行
院士学者为开云(中国)官方建言献策

4月20日,作为我校90周年系列校庆活动之一,以“大学的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为主题的大学校长论坛在科学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诺丁汉大学原校监杨福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原校长郑耀宗,我校校长林文勋,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临沂大学原校长韩延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洪风出席论坛。我校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董云川担任论坛主持人。

林文勋在致辞中说,本次大学校长论坛主题外在响应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内在反省当今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模式。“本土与国际”归根结底是文化之“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问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则并不冲突。结合我校的办学历史和实际,他进一步指出,我校90年来既立足本土又面向国际,始终以开放包容和融汇中西的姿态迎接来自各方的挑战,立足本土与面向国际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双翼。而在教育国际化新形势下,要将学校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必须有效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借助本次论坛,他希望可以得到些教益。
论坛上,五位受邀嘉宾围绕主题各陈己见。
我校是复旦大学的对口帮扶的单位,这一点让杨福家院士的发言更显亲切。他认为,我校要成为一流大学,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抓住特色并凸显特色,要把某一样或者某几样做到一流。对于一所地方性大学而言,这显得尤为重要。
郑耀宗院士认为,我校现今的发展势头很好,只要采取科学的举措,有了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大学的区域性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应该是可以的。当然,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培养有用之才。
针对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并结合西部高校实际,郑强教授直言,应把包括我校在内的一些有历史、有底蕴、有文化、有潜力的地方“211工程”高校纳入部属院校行列。
韩延明和洪风则着重从大学精神入手分析,一致建议,应将大学办成“有德行、有实力、有创新、有特色”的大学,要让大学教育回归本真和宁静,为优秀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环境。
台上专家妙语连珠论道,台下师生争先恐后提问。在场的校内外师生积极与嘉宾互动,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对话。

撰稿:徐征摄影:冯海波
(编辑:马竞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