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1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国际易学大会、北京明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首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暨“第22届国际易学大会北京年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举行。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人类生态学家周鸿担任本次研讨会的学术顾问出席会议,在大会上作了主旨报告,并与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副主任王玉庆同志合影。


另悉,近日周鸿教授还推出了新著《走近生态文明》(开云网页版出版社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发书评,“求是网”、“人民网”等均作转载和报道。该书记录了一个科学家以生态教育为天职30年的心路历程,用专论、散文和随笔等多种文体,深入阐述了生态文明如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与保障的课题。
《走近生态文明》以其鲜明的学术观点,向人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人与自然”这一永恒的命题。周鸿教授认为,生态文明是创造新的生态文化与环境协同共进、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在生态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对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要坚持把生态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终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并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同时,要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提倡生态善美观、生态良心、生态平等、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等。
周鸿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学者之一,早在1997年就出版了有关专著,并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等全国有影响的报刊和学报上发表多篇关于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的论文。她在中国率先开出人类生态学课程,并出版了中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人类生态学”。从1985年到现在,我校已有30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选修过她的课,在“人类生态学”的教学、科研方面作了开拓性工作,出版了《生态学的归宿——人类生态学》、《文明的生态学透视-——--绿色文化》、《环境美学》(大陆出版后,台湾出版繁体字版本)、《生态教育》(莫斯科出版社俄文版)等14部人类生态学专著,发表80余篇论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城市园林公墓的生态建设”、 “云南少数民族神山森林与生态保护小区管理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生态适宜度研究”、“中俄森林文化与生态教育比较研究”、“中俄城市园林公墓生态文化比较研究”;曾获中国环保最高奖“第四届地球奖环境教育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开云网页版各一名教授)、第4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周鸿教授为我国人类生态学教育和科研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06年退休后,周鸿教授继续发挥余热,成果不断。在2008年云南省的科学技术颁奖大会上,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周鸿教授开创的“人类生态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素质教育精品课;周鸿教授退休后培养的5名博士生,其中3名被评为正教授,1名被评为副教授。周鸿教授还应邀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以及台湾的中国医药大学、中山大学和屏东科技大学等大学成功讲学。并在浙江“人文大讲堂”、福建“国学大讲堂”以及全国多省市作生态文明的讲座。
张倩倩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