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组委会发文公布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竞赛成绩。在校团委精心组织和各学院积极配合支持下,经过校赛报送参赛的15件作品中,获特等奖4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本届科技节由共青团云南省委、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学生联合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重科学、求真知、爱创新、勇挑战”为主题,共收到全省33所高校上报的360件参赛作品,经书面评审、项目展示、公开答辩等环节,最终选出各层次获奖作品。其中我校《包覆式机械外骨骼》(指导教师:杨鹏、万艳芬,第一作者:张旭东)、《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儿童专注度训练系统》(指导教师:钱文华,第一作者:李信治)、《从区隔到融入:麻风村后代社会融入困境的消解——基于西南山地15个麻风村的实证研究》(指导教师:张剑源,第一作者:李顺彩)和《西方NGO在缅甸的发展、影响及其对中国NGO发展的启示——以“缅甸企业责任中心”为例》(指导教师:李晨阳,第一作者:马思妍)等4件作品荣获大赛特等奖,《医学生物信息的多模态大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系统》(指导教师:裴以建,第一作者:张松丽)、《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生产智能综合防治与管理平台》(指导教师:裴以建,第一作者:MD RAIHAN HASSAN RIFAT)、《基于热熔性植物秸秆和玉米淀粉的新一代快递包装成套技术》(指导教师:包黎霞、王继亮,第一作者:殷旭冉)、《Sm激活红光材料的开发及在荧光转换型白光LED中的应用》(指导教师:朱静,第一作者:杨美华)和《权利的细微关怀:K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分流实证研究》(指导教师:张青,第一作者:潘鑫)等5件作品荣获大赛一等奖。
为做好服务和下一步国赛准备工作,校团委将继续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追踪培训机制。对入选国赛项目进行全程一对一服务,为备战国赛做好准备。
1989年至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走过 30年的历程,始终坚持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校团委 供稿
(编辑: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