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文摘》2020年第5期全文转载我校民族政治研究院副教授常轶军研究成果《国家安全的政治认同之维》,原文发表于《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12期。

该文认为,国家安全具有免于威胁的状态和免除威胁的能力双重内涵。国土安全、人民安全与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本源性范畴,是分析国家安全的三维空间,它们在国家安全内在结构和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决定其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位阶和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意义。国土安全、人民安全是表征免于威胁状态的现象性安全,政治安全则是表征免除安全威胁能力的本质性安全。免除安全威胁的能力是国家安全的关键。政权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其免除安全威胁能力决定整体国家安全状态,是国土安全的守卫者,人民安全的保障者,故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之根本。政治认同是政治安全之关键。积累政治认同资源、培育政治认同、保障政治安全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关键。激活政治认同的历史资源,巩固政治安全的历史根基;充实政治认同的利益资源,夯实政治安全的现实基础;培育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占领政治安全的价值高地;建构政治认同的话语体系资源,理顺政治安全的话语逻辑。
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为什么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认同是政治安全的关键,并为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提出了对策性建议,为我国实现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维护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提供了智识支撑。
社科处 供稿
(编辑:王尽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