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在“双一流”学科建设和“服务云南计划”引领下,经济学科团队在科研教学、研究生培养、对外交流、服务云南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方面。经济学院2017年获得7项国家级课题立项,2018年获得4项国家社科立项,国家社科立项数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经济学院前十名。
张林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有益成果的借鉴研究 |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 |
2018 |
王旭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宽幅波动背景下金融风险防控的微观机制研究 |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 |
2018 |
杨孟禹 |
中国城市群的溢出效应时空演变与战略深化研究 |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 |
2018 |
肖迎 |
怒江流域脱贫攻坚的难点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 |
2018 |
姚书杰 |
全球生产网路视角下我国企业外向国际化竞争优势与行为模式研究 |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 |
2017 |
邱志珊 |
西南边疆地区空间结构演化与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 |
2017 |
梁双陆 |
“一带一路”与我国边疆国土开发研究 |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 |
2017 |
邓铭 |
基于研发外包的国有企业外部化创新能力研究 |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 |
2017 |
柴毅 |
先秦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思想研究 |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 |
2017 |
李波 |
劳动者就业保护、专用性技能获取与中国企业出口转型 |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
2017 |
龙小海 |
法律责任、审计师风格和会计信息可比性 |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
2017 |
建设“双一流”以来,学院共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1篇,其中:李波、杨先明《贸易便利化与企业生产率:基于产业集聚的视角》(《世界经济》2018年第3期)、张林《不做“沉闷的科学”》(《光明日报》2017年第1期)、王守义《经济金融化趋向及其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启示:基于美国1973-2015年经济发展数据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0期)、杨孟禹、梁双陆、蔡之兵《中国城市规模为何两级分化:一个空间竞争的经验解释》(《财贸经济》,2018年第5期)、徐琰超、尹恒《村民自愿与财政补助:中国村庄公共物品配置的新模式》(《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1期)、张林《吴易风教授访谈录》(《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0期)、王旭与合作者的论文:《Correctness of aspect-oriented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2018年第4期)。此外,学院共出版专著15本,其中外文专著1本,中文专著14本(一类出版社)。学院举办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17年召开第五届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年会、政府非税收入研究高端论坛暨政府非税收入研究院揭牌仪式;2018年召开第十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东陆青年学者论坛经济学分论坛、中国第一届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年会,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
经济学院教学成果突出,周观琪获得2018年“开云网页版第十二届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特等奖、第二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决赛特等奖;邓铭、胡颖、李隽获得2018年“开云网页版‘双一流’建设中的双语教学建设与实践”一等奖。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研究生培养方面,经济学院注重理论与实际互动、国内与国外联合的形式,注重学生的学术思维培养和经济学理论提升。学院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聘请省内外学者定期展开教授论坛、区域合作理论创新高地高端论坛、博士生论坛,强化研究生科研能力。
服务云南方面,经济学院提交了供省部级以上领导参阅的研究报告15份被采纳。学院依托财政部、云南省财政厅,成立全国首个政府非税收入研究院,把政府非税收入研究纳入“一带一路”研究体系。
对外交流方面,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与泰国格乐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英国阿波丁大学、波兰格但斯克大学、西班牙卡米亚斯大主教大学、法国IPAG的经济学院和相关学院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与学生交流互访机制。
展望2019年,经济学院将围绕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争取在高水平、高质量成果取得新突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经济学院供稿
(编辑:王尽遥)